随着智慧型手机普及化,不少民众会下载游戏APP来玩,但有时却忽略APP操作安全,因而陷入高风险的消费环境中。虽然有免费的APP提供下载,但可能会因操作不当,花了冤枉钱,除提醒民众下载APP前应先了解服务内容、付款规定外,已请业者研议改善,同时也请NCC督导业者落实相关安全机制的建立,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根据资策会研究报告,约有2/3的智慧型手机持有者有下载APP的经验,其中有“程式内购买(软体内消费)”消费经验的民众,约有1/4消费者每月消费金额平均超过500元。业者经营APP的两大作业系统平台,“Google Play”、“APP Store”,虽然有些APP都标榜“免费”下载,但其中以游戏占大部分,其内部常运用分阶段显示“现在购买”、“立即升级”等设计手法,诱惑、鼓励消费者进行可能非必要或过度的消费风险。
在线上付款安全机制上,虽然付费使用密码有三种方式,包括每次消费时都要输入密码、预设购物方便期,时限内购物不用再次输入密码、手机SIM卡认证即可自动登入及消费等方式,建议业者每次交易应加密码设定机制,避免使用不慎的风险。消保处也提醒消费者,在下载APP前应先了解其服务内容是否包含付费项目,及购买价格等资讯,先行查阅APP平台业者的购物及付款等规定,避免受误导而进行非必要消费。
后,消保处建议,若有家长将手机、平板电脑给未成年儿童、少年使用购物时所输入的信用卡资讯及帐户密码更应避免自动储存于手机、平板电脑上,以防造成儿女不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