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便快捷的手机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消费者从PC端转向移动购物。据腾讯手机管家新的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购物支付类ios APP成为用户新宠,下载量出现大幅增长;但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这块大蛋糕,其中有大量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手机支付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用户利益。
电商类ios APP成病毒重灾区
随着O2O模式的深入探索、支付技术的更新升级,并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用户数量和使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攀升,手机支付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3年共发生手机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9.46%。
目前,国内众多厂商推出手机客户端,纷纷抢滩移动支付市场。除了淘宝、京东商城等商业巨头频频发力外,商业银行以及运营商等也不甘落后,纷纷试水移动支付模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手机支付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然而,在各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却愈发凸显。
手机病毒正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移动支付安全。据统计,一季度被拦截的手机病毒包数143945个,感染手机病毒用户数达到4318.81万。其中,手机支付类病毒增长迅速,电商类APP下载量和该类别感染的病毒包数均排名第一。2013年,更是手机支付类病毒集中肆虐的一年,典型代表如“伪淘宝”病毒、“银行窃贼”及“洛克蛔虫”等。
“伪淘宝”手机病毒是一款针对淘宝用户的病毒,它通过伪装淘宝客户端,来骗取用户的淘宝账号、密码以及支付宝密码。当用户登录后,病毒执行指令,将支付宝密码发送到指定的手机号码,同时诱骗用户安装恶意安装包,导致用户的核心隐私泄露。手机病毒的仿真度及隐蔽性日益提高,让消费者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