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App应用产品五花八门,有的专用于跑步计数,有的侧重于互动交友,有的专注于健身指导,这些运动App软件迅速挤占了健身爱好者的手机内存。由于运动App产品数量多,产品功能互有重合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及用户活跃度也有较大差异。
运动App未来的大市场是体育健康管理,是运动人群的大数据挖掘,与身体相关的任何机构都可以与其产生关联,具有无数想像空间。体育健身的目的是个人健康管理,会涉及营养、康复、养生、形体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而运动App软件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健身“菜单”,必然会带动健身爱好者的消费热情。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数据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健身群体也是不断增加的,潜藏巨大的市场空间。
娱乐性和互动性会让人爱上运动
运动App应用软件以及手环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与它们的功能是分不开的。首先,运动App和手环可以反馈给我们一天运动的详细情况,如步数、运动速度、时间、距离、消耗的卡路里等;也可以查看自己所有的运动历史和统计,并获得详尽的数据分析;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健身常识和制订健身计划,这些无疑会激励人们坚持运动。比如减肥的人,看到自己消耗的卡路里,他会更容易坚持。其次,运动App软件的优势在于它的趣味性,比如不同的运动会有不同的音乐播放;可以听到好友实时的欢呼加油声。还有就是互动性,可以与周围的人“约跑”,能向好友发布运动路线,与别人分享你的进步历程,这极大促进了运动过程中的娱乐性和互动性,激发了人们运动的热情。
能量消耗可能会被高估
在我们的运动类手机应用软件上得到的这些数据到底靠不靠谱呢?拿计步器举例,它的原理是,在步行时重心会有改变,设备中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受到重心移动并进行计数。但是如果走路时手机没带在身上,或是坐在座位上由于各种原因带动手机摇晃,这样记录下的步数肯定不会准确。除了步数之外,跑步走路的距离、能量消耗的数值都存在这个问题。一篇文献中指出,研究所涉及的三款运动手环在低速时均高估了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如何用好运动App应用和手环设备
那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运动App软件或者手环,趋利避害,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首先,因为运动辛苦或者枯燥而不运动,运动App应用和手环是一类很好的辅助工具,它们让运动变得更有乐趣,并且帮助我们调整作息规律,督促我们加强锻炼,使运动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这些都是它们值得肯定的地方,毕竟运动在预防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运动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但对于热量的消耗以及每天应该吃多少,又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了。
对于吃多少食物等方面,我们应该谨慎对待
对于热量的消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人即使做相同的运动,他们在热量消耗方面差异很大。举个极端的例子,对于同样年龄、同样身高和同样体重的一个跑步运动员和一个静坐少动的人,同样都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运动,20分钟后,静坐少动的这个人消耗的能量就比跑步运动员多,即使他们运动的速度和时间一模一样。再比如食物热量,每家每户制作食物本来就差距很大,同样都是西红柿炒蛋,有的油多,有的油少,热量就不一样。
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运动App应用和手环提供的信息与我们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比如我们吃了一块蛋糕,包装上的标签显示热量是200千卡,这个时候我们想通过运动把这些热量消耗掉,我们可以参考运动App软件和手环上的信息。但是在你输入自己一天当中摄入的食物以后,运动App应用和手环显示你消耗的热量大于你摄入的热量,也就是说你不用太控制你吃的食物时,你就要谨慎了,运动消耗的热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一瓶500ml甜饮料所增加的热量,单靠运动去消耗的话,可能需要慢跑1个半小时左右,所以不要轻易增加自己的食物摄入量。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身并非仅仅去健身馆锻炼身体,运动App软件,还包括了记录锻炼目标、查询锻炼进展、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分享锻炼成果等,健身应该满足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需要。健身者使用运动App应用软件,但也仅是作为辅助工具,不能替代专业教练。很多运动App软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但健身者可将其作为一个记录软件,对自己也有一定鞭策作用。另外,运动App应用所给出的数据只能是一个健身的参考,而且在与朋友进行数据比较后,不易因为差距而迅速加大运动量,健身还是要做到量力而行。
本文由嘉兴科技App开发公司发布,转载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