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指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需要指出,按照ITU-T对于泛在网(含物联网)的定义,泛在网/物联网是指人和人/设备接入服务和通信的能力,即物联网不是网,或者说不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一种架构在现有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networking)应用和通信能力,强调的是应用层面的智能应用。
在网络范畴方面,物联网可以理解为现有网络向泛在边缘的拓展,即“公网/专网+传感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主要涉及与电信网的通信接口,业务应用处理控制平台等, 并不涉及独立建网或大网改造问题,当然,为了适配某些高价值物联网应用,有可能需要对网络本身进行一些优化和适配,仅此而已。
按照目前业界的共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可以分为3层:最底层是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以及物与物(M2M)通信终端、传感网网关、二维码、射频识别标签等;中间层是网络层或联网层,各种物联网应用借助无线、有线手段接入网络,在网络互联支持下提供信息的传递、共享和服务的支撑;最上层是应用层,属于业务支撑及运营管理层,主要涉及感知信息的传递控制、存储、关联、分析,支持分布式扁平化的信息处理框架,如网格、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等。
那么,物联网与ITU-T正在定义规范的泛在网是什么关系?从通信对象看,物联网强调物与物、物与人的通信,而泛在网还进一步包括人与人的通信,因而内涵更加广泛。从另一个角度看,物联网实质上是泛在网要融合协同的一种网络工作模式,是泛在网络及信息化在行业应用角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也可以看作是泛在网的一类具体表现形态。因而,日常谈话和写作时,笼统地写成物联网/泛在网或者简单地称为物联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