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通信连接数的巨大扩展能否带来业务收入同步的巨大扩展?物联网能否成为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级的服务市场?市场空间是决定物联网战略地位的重要根据,也是目前引发物联网热的重要原因。首先先引证几个咨询公司的预测,如Alexander Resources预测2010年全球物联网中的M2M市场达到2 700亿美元,法国IDATE预测是2 200亿欧元。一个最雷人的,也是业界最常引用的重要依据是来自美国ITG公司在10年前组织的Forrester与哈佛大学的Berkman中心研讨会的一个预测材料,该材料预测全球在2010年的物联网花费接近3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电信业的市场,提出可能出现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级服务市场的预测,该报告甚至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是电信市场的30倍,可能达到60万亿美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显然,这样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当前面临全球经济低迷的各国政府无疑是一剂难得的强心剂,具有无比的诱惑力,从而催发了各国政府的巨大想象空间,纷纷出台扶植政策。然而,且不说面临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多变世界,怎么能将10年前的预测作为今天决策的依据?其对于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的预测,比其他咨询公司的预测至少大10倍,比实际的1 000亿美元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大30倍,其预测误差之大不仅完全不靠谱,而且近乎儿戏般的荒唐。已,不到其中的1%,绝对谈不上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更谈不上万亿级的市场空间。以中国为例,2010年几大运营商在传感网和RFID上的服务收入约3亿元,是其业务收入的0.03%,即便算上全球眼等视频监视系统的收入,也只有30多亿元,只比其业务收入的0.3%多一点。如果进一步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那结果可能更不容乐观。
从潜在的通信连接数看,2010年全球大约为8 140万,同比增长46%,中国近1 000万,同比增长100%。假如未来10年全球能始终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则10年后全球通信连接数也不过数十亿量级,离数百亿的预测值还有不小的差距。再退一步讲,即便能达到这一潜在目标值,这数百亿的物与物连接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收益,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据目前状况判断,大多数这类业务的平均月收入(ARPU)远远低于人与人的通信收入,特别是手机通信的收入,要产生能与之相比的收入,需要的连接数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所谓的下一个万亿级服务市场纯粹是空中馅饼,可望不可及,起码在可以想象的下一个10年绝无可能成为能与电信业匹敌的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