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曾被专家定义为“make people together”(把人聚在一起),但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眼光看,人和物的交互要比人和人的交互次数更频繁。实际上“物与物”客观上是需要信息交互的,但更需要和人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项服务,而过去机器与机器(M2M)的交流被人从中间割断了,人成了物与物之间的“中
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廉价的、可靠的“物与物”联系的技术和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快速发展以及当下人们需求的增高,物与物的直接通信技术也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1998年春季,MIT的Kevin Ashton在Procter &Gamble公司演讲中首次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第二年,美国MIT也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针对物联网的专题年度报告;2008年底,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内涵等同于物联网。
总之,物联网概念最早是从传感网和射频识别(RFID)发展而来的,其理念是通过网络技术将传感网信息和RFID信息进行远距离识别和处理。其中,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报告便指出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开启全球物品互连的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place)连接任何人(anybody),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物联网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2008年国际上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学术交流会,同年,Kranenburg出版了关于物联网的专著, Yan等人也编著了一本学术专著。可见物联网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韩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已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应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其提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就是想要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的领头羊的证明。另外,目前美国在RFID、FPCglobal已取得主导地位,而国防部开展的“智能微尘”更是在军事、民用两大方面对物联网进行全面控制。
在欧盟方面,按欧盟专家的说法,欧盟发展物联网先于美国,事实上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作了不少创新性工作。2009年布置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其目的也是企图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引领世界。在欧盟较为活跃的是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他们推动了M2M(机器与机器)的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同年又推出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线路图》。
日本方面,在2004年启动泛在网国家战略,物联网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重点规划内容,把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发展列入其优先行动议程。从e-Japan, u-Japan, i-Japan,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
在我国,2009年8月温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迅速作出反应,推进物联网工作。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同年,国家信标委成立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并筹建产业联盟。201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项目指南发布,在物联网方面将重点支持电力、电磁环境和太湖环境监测等行业应用,并支持地震预报物联网。由此可见物联网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这些后IP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院士提出:“从现在开始,历史留给我们难得的机遇期只有1O一15年左右。如果我们错过这15年, 就很难在21世纪上半叶成为信息产业的强国,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