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蚁,负责筑巢、觅食、照顾幼虫和蚁后,是蚂蚁中个体最小、数量最多,也是最累的职业。公司取名‘工蚁’,就是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事。”在园区中银惠龙12楼,记者见到了工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两位创办人,程茜和万雷明。一个柔中带刚,善良柔弱但又行事果决;一个低调谦逊,不善言辞但专业技术过硬。一个负责对外宣传,一个负责技术研发,这样的一个组合,被员工们称之为“黄金搭档”。 这是一家今年7月刚刚起步的公司,规模不大,总共12名员工,都很年轻,充满朝气。但细细聊过之后,才发现不能小瞧它。创始人之一的程茜,曾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也成立过自己的策划公司,创业经验和人脉关系不能小觑。而1984年出生的万雷明也在IT行业从事软件开发多年,作为原先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的年薪就达到三、四十万。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我很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不想一辈子为别人打工,万雷明在好友程茜的鼓励,毅然决定砸掉“金饭碗”,与之一起创业。术业有专攻,因为有技术,两人决定成立一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考虑到像北上广等城市发展速度太快,技术太高端,并不利于前期创业,因此他们将公司定在了信息化程度高、但又不是最高的城市——苏州。 如今,该公司研发的第一款手机APP——“快快挪车”已于11月11日正式上线。说起这款APP,万雷明表示,研发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有一次在公司楼下找停车位,整整开车转了40多分钟后才停到车。“公司位于苏州CBD内,方圆3公里内都是罚单区域,乱停车的后果就是罚100元,扣3分。”想起那次经历,万雷明就百感交集,“我就想,如果只是临时办个事,把车子路边靠一靠,几分钟时间就被贴单,那岂不是太冤枉了。若是在交警贴单时,能有一款APP可以通知我,那岂不是很棒。”他说,苏州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210万,车子多车位少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不止是苏州,“停车难”已经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普遍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所以我相信,我们这款APP推出市场后,绝对会得到有车一族的共鸣,因为真的很实用。” 随后,他向记者展示了这款APP的使用过程——在手机上点开“快快挪车1.0”,页面出现了一张地图,在最下方有一个“定位停车”和“我要爆料”。点击“定位停车”,输入所在停车位置,随即定位成功。“一旦有人在你停车位置附近300米发现有交警贴单,那么他就可以点击‘我要爆料’发布信息,并且可以上传照片增加真实度。而此时,你的手机就会有APP的推送信息,提醒你赶快挪车。”顺利挪车后,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以及“我要打赏”等方式感谢爆料人。 而这仅仅是“快快挪车”1.0版的内容。据万雷明和程茜介绍,目前他们还在着手2.0版本的研发,将在此基础上,加入周边停车场的信息,引导有序停车,并且提供其他车市业务。 “软件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策划人员,程茜向记者说道,公司未来通过功能的升级和延展,如与停车场的合作,导入智能付费系统,并在与车险销售、汽车广告、4S店的合作中获取收益。 “互联网天生就是科技的代名词,互联网行业的每一个突破都来自革新,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创意上。我们做互联网开发的使命,就是让用户获得最佳的体验。如果我们做的APP很人性化,很有创意,通过无处不在的温馨提醒和友好互动中满足用户需要,那么用户的体验将非常美妙。”程茜说。 临走时,两人又与记者聊了一些自己的理想。‘工“蚁’又与‘公益’谐音,我们希望在今后创业的路上,还能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 (商报记者周倩茜) 海归帅小伙有个愿望: 做一款苏州人 自己的 用车比价软件 项目:用车比价APP 创客:陈哲 类型:互联网 “无论是一个国家和还是一座城市,自由与安定绝不是通过墨守成规的重复劳动实现的,只有敢于创业、敢于付出、敢于改变,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我是苏州人,我想为家乡做一款属于我们自己的用车比价软件。”1988年出生的陈哲,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4年的留英经历,并没能让他像不少留学生一样,迷恋上这块“老牌帝国主义”的土地。相反,见多了英国人保守的行事作风和国外出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让他对于“自由与安定”这两个词有了异于常人的理解,而这,也正是他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 随着国家政策也有所放开,优步、滴滴用车也已开始在各地市场上攻城略地,那能不能做一款苏州人自己的用车软件呢?陈哲最初的想法成形于今年5月:他想通过整合线下合法运营车辆的资源,来打造一个立足于苏州的互联网交通平台。说干就干,从想法形成到筹备并开始开发APP,他仅用了3天时间,但从做到现在开放测试,却用了整整6个月。 外出跑业务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但先前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的他很快就找到了对策:熟人转介绍外加更主动地上门拜访并用诚意打动对方。两手这么一开弓,很快就帮他打开了业务的局面。业务方面,考验的是逆商和情商,“但技术方面,更多的是要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陈哲说,这次APP开发过程中,不光所有逻辑和架构是他建立的,他更是亲自上阵和团队一起编程设计。但后来随着国家对用车软件政策的放宽,市场格局被几款寡头用车软件迅速瓜分,市场风向也开始改变,陈哲产品的产品架构多次遭到毁灭性打击,甚至产品刚做出来就被迫推倒重来。 “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每天都在烧钱,直到最后产品做出来了,我才小松了一口气。”陈哲说。所幸,万事开头难。确定了最终定位后,陈哲团队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做出了一款新的用车软件:基于整合自有合法车辆资源、苏州诸多实体车辆公司资源和既有众多用车平台资源的比价软件。换句话说,陈哲所开发软件的定位已从最初的,与诸多寡头用车软件直接对抗竞争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提供比价服务关系,并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消费者。“建立比价模块,既能作为整个行业的补充,又能给市民提供看得见的实惠和便利。”他说。 此外,考虑到几大寡头用车软件不太会布局低频资源的特点,陈哲团队现在已经对苏州本土化的业务开始布局。他和团队针对苏州市民的刚性需求,比如婚车和灵车之类的服务正在进行专属比价资源的整合。 陈哲在这次创业的路上一下子就能走到这里,和先前的两次创业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次他投资开发及扩展纳米美容医疗器械,但由于当时没有预估和考察国家对医疗器械政策方面的风险,再加上缺乏团队建设经验,即使在后期想到聘请相关律师,最终也只能让项目以不亏不盈的状态收尾。所以这次在产品比较开发之初,他就已经聘请了律师,在各方面的市场逻辑方面进行保驾护航。而第二次印刷厂经营的经历,让他对于广告推广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这次很小心地选择能帮我推广的策划公“司,并且在推广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时,果断终止了合作。” (商报记者徐思远) 专家点评 这两款都属于拼资源的项目。比价软件整体说来是可行的。从市场角度,苏州这种2.5线城市,这个软件是有生存空间的,当然与北上广等大品牌的竞争也是存在的,因为互联网的一个特征是突破了地域限制,但也不用妄自菲薄,因为它有一个优势:本地化。嘉兴的软件线上部分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线下部分就不一定了。 商业模式上基本是复制性的,亮点不多,最好能想出一些和大品牌不一样的地方,内容上没法突破就从形式入手,比如苏州的小桥流水、东方威尼斯形象,可以多下功夫,毕竟主要是针对苏州的。 退出方面,该项目最好的出路是被大品牌收购,中国人可能有个情结觉得被收购并不光荣,其实人家愿意买你说明有价值,要扭转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创始人可以一开始就把这个部分考虑进去。 快快挪车2.0版要往停车行业发展,但停车场往往从权属关系到利益分配机制都复杂得多,而且极其分散,从物业公司到开发商,从车位业主到专业运营公司,或涉及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若没有线下资源,单靠APP很难统一。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