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Coach”创办人兼董事梁嘉驹(右)在大学最后一年时,萌生用手机上网问功课的念头。左为董事兼程序开发者张骏轩/大公报记者杨州摄
手机应用程式(App)似乎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遗漏的一环,就连叫外卖、召的士也纷纷採用,教育服务亦不例外。香港科学园有一个初创团队开发“Dr Coach”App,为本港首个即时回应小学生问功课的App,24小时服务。团队负责人称,开发该程式的初衷,是减轻基层家庭在补习费方面的压力,故与小童群益会等非牟利机构合作扩大受惠家庭。该应用程式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功课难题,亦会整合学生的大数据,让家长掌握小朋友的长短处及其时间分配等。/大公报记者 杨州
“Dr Coach”团队现有五位成员,其中一位创办人兼董事的梁嘉驹,负责宣传、联络等对外工作。他小学时曾在补习班度过,其后又兼职补习老师,发现小学全日制与补习社营运之间出现不少问题。他认为,小学全日制带来一个现象,有需要补习的学生均在同一时段挤入补习课室,亦令补习社的生源变少,为弥补损失则加费用,尤其对基层家庭带来一定压力。
获40万元起动基金研发
嘉驹在大学最后一年时,萌生用手机 上网问功课的念头,前年六月组队参加“科技园─理大科技培育基金(TIF)”,获得40万元的起动基金,并加入科学园培育计划之一的“网动科技创业培育计划(Incu-App)”,同年11月进驻科学园,成立“Dr Coach”公司,开展研发App、招募在线辅导老师等一系列工作。
作为初创公司,其研发产品又是提供服务性功能为主,用户量十分重要,故与多间非牟利机构合作,包括香港青少年服务处、香港小童群益会及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
嘉驹称,产品面向基层家庭子女,而非牟利机构一直有帮助相关家庭,与他们合作能够吸纳一定用户量,第一批免费使用“Dr Coach”的名额有200个,未来计划增至500个,期望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
暂有15名在线辅导老师
另外,“Dr Coach”与非牟利机构合作不仅是吸纳学生,亦想藉App改善非牟利机构目前的辅导班,以及加入义工老师。嘉驹说,不少提供辅导服务、照顾服务的非牟利机构,照顾学生的人可能是“师奶”,会照顾小朋友,但不懂辅导功课,或是辅导老师未必能解决小学程度的功课,尤其是奥数。他续说,App目前有15名在线辅导老师,均来自本地八间大学及其附属学院的在学生及毕业生。人手不足时,“我跟拍档会分担一些工作”。
随着用户不断增加,师生比例会拉开差距。嘉驹表示,除了生源方面的合作,亦考虑在非牟利机构推动下,招募义工老师辅导基层学生,尤其是非牟利机构旗下的基层家庭。“Dr Coach”团队亦会视乎用户量的递增,而招聘相应数量的辅导老师,他称,非牟利机构对老师及平台营运有一定要求,如须与老师保持联繫、保障学生的私隐(仅收集年级及电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