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的战火一直持续不平,火药味十足。今天,嘉兴APP开发科技小编提出的小看法,看看阿里和腾讯,谁强谁弱?
1. 淘宝2017年双11总营业额:571亿元再创历史记录。以及双12支付宝狂扫线下支付的精彩,给了马云更多的信心。还记得年前马云说的:“微信是一张好牌,但被打烂了。”马化腾没有语音回应,却用春节全民参与摇一摇抢红包精彩回应。两马羊年第一战,腾讯完胜阿里;
2. 面对阿里的支付宝红包,微信摇一摇完胜关键在于:捉住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娱乐性。因为娱乐容易参与,参与容易传播,硬广已没有传播力,更不要说严肃性的教条,商业如此,其他组织其实也是如此;
3. 腾讯完胜阿里后,“微信把阿里送回上个世纪”的评论都出来了。媒体评论大多时候和资本一样,多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看到的朋友一笑而过就是别当真,阿里这局是输了,但也没输的那么惨;
4. 微信借助红包确实快速的绑定数以亿计的银行卡,其实应该感谢支付宝给用户带来的互联网支付安全感,当然,绑定也离不开腾讯的信誉保障,不是腾讯,相信大家也不会随便绑定;
5. 支付宝和微信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很多玩法都是出来后让我们惊叹,一场红包大战不足以决定谁能称霸移动支付。用户更习惯的是微信和支付宝共同培养。接下来就是消费场景链接和资源整合了,硬消费如火车票购买,软消费如小额彩票,看谁链接得好,可能就习惯哪里了;
6. 马化腾厉害之处是,以全民娱乐的方式占领高点,不像马云让人感觉处处树敌,比如支付宝补贴商家抢银联市场,比如传统零售恨淘宝;马化腾做的似乎都是互惠互利,不经意间,抢了地盘还有掌声,比如微信支付让用户自己愉快的掏钱推动银行卡绑定,比如朋友圈发广告,没有抵触,还成娱乐,整体二次传播展现率应该比直接广告还多,多赢共乐;
7. 阿里和腾讯,都是优秀的公司,但是要二选一的话,我更看好腾讯!
(1) 综合上述六条,腾讯阻力相对于更小,资源链接和整合能力更强;
(2) 马云在气势上战胜,而马化腾好像一直没说话,但是实力上出乎意料;
(3) 腾讯的产品能力远胜阿里:
a 腾讯很多APP使用体验都很好,迭代优化也很快;
b 阿里的淘宝客户端比之前优化不少,支付宝就支付体验来说不错,但是像卖家的千牛,相信用过的都要骂一下,体验可以用极差来形容,而这些卖家应该是阿里所谓生态系统里的土囊基础,这个体验怎么可能这么差,一点不符合马云说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第三”;
c 就今年的红包大战分析,今年应该是阿里先发声的,相信准备也是比较充足的,结果红包口令我是一个没记住,抓的红包像扁青蛙只能用丑来形容,支付宝提前20分钟提醒抢红包,时间到了又得忘记;相比而言,微信摇一摇功能已有就不说,特别增加的“拜年红包”就是一种产品人性化追求;
8. 互联网确实创造很多奇迹,移动互联网更是在加快颠覆和重构,类似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可能受伤更大的是传统经济模式,就像传统银行、出租车牌照,等等政策性垄断领域,感觉政策想保也保不住,不可逆;这点而言,我们为互联网的力量喝彩;
9. 互联网这个相对开放的世界,颠覆常在,而且很快,以致中国第一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写《腾讯传》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腾讯的变化实在太快,昨天还在跟阿里拼红包,今天就说要合并了,写下去的每一个字转瞬间就老了。”两马羊年第一战,想必也会被吴老师记录书中。不是每场战役都影响战争结局,但是战役在加快,如果频繁失败就必然影响战争;
10. 互联网力量背后是人性的力量,直接体现的是资本的力量,就像滴滴和快的竟然在一起了,而且还是在情人节宣布(其实也是为制造话题,用娱乐带来传播,效果来看很好),如果不是双方公告,我真的不是很信啊,因为背后的主是阿里和腾讯,不过最后还是在一起了,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互联网瞬息万变,只有捉住最好时机,才能创造出最光辉的未来,阿里和腾讯,各有各的优势,在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