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将进一步推进公众平台的商业化,其中包括对公众平台的注册、运营、收费等流程的优化完善。腾讯针对公众账号收费,或正是微信营销机构的“福音”。毕竟,收费后的业务更个性化,短期内更可能撬动营销市场。微信已经挑选拥有一定品牌和口碑的合作伙伴如南方航空、招商银行等探路,待模式成熟时在各个领域进行复制。 针对不同公众账号服务人群数量和服务内容的巨大差异,公众号的收费应该是按需收费的,鉴于目前的公众号后台已经开放了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每天接口的调用量,群发信息的阅读量等等信息,那么按需收费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商业化后腾讯能开放一些目前只针对个别“大户”才提供的API接口,比如主动向用户推送消息,获取用户的Nickname、性别、地区、头像等信息,微信内置浏览器的JS权限等。商业化后微信收费后可能提供的服务,能对这些API接口向大众开放并按需收费,并加以一定条件约束。 第三方服务商最好的地方在于不会像创业者、开发者一样时不时在微信上搞个电商平台,游戏,社交应用什么的,这都是腾讯和微信未来要做的,怎么可能让别人占了先机。而且,第三方服务商大多脱胎于广告公司,掌握大量企业资源的同时,做的确实传统广告商接单子玩法,即做成一个项目收一笔费用,协助企业搭建公众平台还提供后续服务,是微信生态中可以为腾讯所用的力量。 在经过此前几轮商业化试水以及用户培养较为成熟后,如果收费,一方面或将挡住一部分用户群体注册服务号,利于提升服务质量,特别是如果微信未来愿意推出更多关键API给到服务号,如除了支付接口、个性化菜单定制服务外,提供后台数据统计帮助商家量化微信营销成果等;但另一方面,微信官方层面一直缺少和开发者群体的互动,一些功能提供后又收回,对于微信的政策往往“拿不准”,与收费政策相比,微信第三方运营者们更期待微信公众账号平台更公开、更公平的开放策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