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去的设计人员设计一个产品时,他们最先考量的是产品功能,而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会用户的感受。在人与技术之间,人们往往只注重技术,忽略用户的心理和情感,及其所起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在物质方面发展十分快,各种产品、无论家居还是商务,都要求时尚、新颖和奢华,但是在奢华的表面下,往往忽略了其实用性,忽视其能不能长期于用户建立长久的感情纽带,也就是在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做的还不到位。一个成功的设计者,在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的同时,也要强调产品对用户产生的情感影响。 苹果的本能水平APP设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时尚的代名词,由此在反思水平设计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需求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对一个产品设计师来说,用户的需求是难以捉摸的,何况这些需求大部分是隐性的,用户不一定意识得到、不一定表达得出、不一定有动力去表达。所以,设计师应该首先是一名受过训练的优秀观察者,他的设计从理解用户的需求开始,在产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在真实情景下观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说出比用户本人更多的对产品的喜好和厌恶及其原因,发现许多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不要通过询问潜在用户意见来评估一项创新,最好的设计始终遵从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重点。通常这样的设计是由一个人的想象力所驱动的,如果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测试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某人的一个明确观点驱动,就像乔布斯之于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