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企业或个人来说,开发APP并不是迈向成功的开始,因为在这个获取新用户成本较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只是单纯拥有APP,并不断追求新用户,或造成用户的流失,那么对于APP未来的发展,它将会偏离原来的轨道,离目标用户越来越远,关于用户流失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原因。这些可能的原因包括:APP经常崩溃;这个APP我一时间用不到 ——索性收拾干净,恼人的通知。用户在决定将APP卸载之前,会考虑的APP的3个关键的基本特征:1)可用性2)信任感3)性能如果用户认为其中有一点体验很差或者十分糟糕,那么APP被用户卸载的命运则是必然的。可用性和体验1)好像与用户的期望背道而驰2)与用户的相关度不高——使用频率低3)获得和缺失的体验——产品有时候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但并非总是这样(成功率低)4)糟糕的初次使用体验5)用户获得的体验不符合规范6)推送的消息太多7)缺少离线模式8)App使用疲劳——对产品感到厌倦了9)同一功能,发现其他体验更好的APP10)糟糕、过时或不专业的图形/界面(甚至是App的图标)设计11)不提供定制话体验(如静音设置,关闭一些通知等等)用多了APP的用户都知道,很多产品都内置积分系统,它以多种形式存在,签到、成长等级、荣誉等等,这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跟游戏性质相似,例如连续签到15天,就能获得1000点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或抽签等等,这就充分利用了人爱玩的心理,让用户和产品紧紧的靠近,从而产生强联系。说到游戏性质的植入,典型的代表就是Foursquare,它是一个基于LBS地理位置的签到应用的,它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社交性强,通过内置签到、任务挑战等等,最后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滑坡路,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其忽视了产品的核心功能,而将吸引用户的游戏性积分、排行等附属功能放在了重点位置,有点儿本末倒置的意思,所以游戏性的使用也要适当,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产品本身的核心功能。性能1)太费流量(前台/后台的流量数据消费)2)占用CPU 过多的资源3)耗电块4)太占内存5)使用不流畅——经常崩溃6)不允许将其移动到SD卡上(对于低端的Android设备)7)附带过多用户不想要或无用的文件,并把它们塞进图库或其他文件中8)高速缓存的数据太多9)性能监测显示它有性能问题(电池/存储)10)感觉它会降低手机性能11)感觉获得的体验不规范12)加载时间太长13)自始至终体验都很慢14)某些功能,或App本身在某些设备上无法使用如果你是用户,你手机上有各种APP,当然有的app最后被你卸载了,你再想想当初为什么会卸载它,是因为质量低劣?有其他更好的产品代替?还是因为它发的信息太频繁,你觉得厌烦?质量低劣的软件大家都懂,或因为兼容性问题,或因为经常黑屏、闪退、卡顿等问题,造成极差的用户体验,通常这也是流失用户最直接的原因。“骚扰”信息太多也是用户流失的原因之一,试想一下,有哪个用户愿意一天到晚被不感兴趣的信息“骚扰”,这种看似“提醒用户”关注的功能,最终会沦为“打扰用户”的弃具。只有充分理解用户流失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例如不能投机取巧自欺欺人,在软件的投入上只求“得过且过”,既然要做,就做的完美,让用户尽量“无错可挑”;另外,在面对竞品时,不妨采用本文第二条,突破功能障碍;最后,降低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