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名字要有辨识度 现在的公众号已经非常多了,层出不穷的公众号常会让人眼花缭乱,所以一个有辨识度的公众号是很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别的公众号在转载你的文章的时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读者的关注和搜索。 因此,如果你的公众号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什么起色,或许可以试看看改个公众号的名字。 比如,西瓜君之前的推文<建号两个月“回炉重造”,粉丝从3000涨到8万>这个公众号的创始人维小维,原本公众号的名称叫做「毫无名气的作家」,当时的粉丝不多,关注度也不够。 后来她把公众号名称改成了「趣撩成长」,短短1个月之后就吸引来了8万的粉丝,文章的阅读率也随之上升。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改名而活跃起来的公众号。虽说,内容是王道,但是让粉丝第一眼注意到的还是公众号的名字,如果公众号的名字够特别和醒目,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引起粉丝好奇关注的。 你的标题让人没有欲望 很多人排斥标题党,但是标题党也确实能够为大家的文章增加点击率,最好的办法就是既有干货,题目又吸引人,一篇好的文章,这两点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去分析爆文的标题,从中总结经验。 经过小特对西瓜助手中的黑马爆文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种标题 1 带数字类的标题 数字类的标题更显眼和明确,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比如:《毕业5年,月薪1900到50000》 《我如何写出阅读百万的文章》 2 突出强调类 这类标题通常包含“这”、“最”、才“等强调类的词 比如:《最可怕的是,那些富二代比你还努力》 《才发现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埋了这么大个伏笔》 3 逆向思维类 逆向思维类的标题,就是反逻辑,这种标题经常会让读者觉得标题和正常的逻辑相悖,但又充满新意。 比如:《有了媳妇忘了娘?yes,youcan!》 《富二代拼爹不公平?其实很公平》 4 疑问类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疑问句,通过“?”充分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郭德纲与曹云金,谁先坏了规矩?》 《说!到底多少钱能让当年帅破天际的黎明去马震?》 我们平时可以在电脑上建一个收藏夹或者小本子,养成收集爆文标题的习惯,渐渐地,你会发现标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经验累积久了,自然就能创作出高点击率的标题了。 内容需要再沉淀 在内容方面,你不妨思考一下,用户喜欢的内容 (1)情感和两性永远是大家最喜欢的话题之一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两性和情感,因此,讲情感和两性的是十分能够能够直击人心的。 写文章的时候,你写娱乐,写体育,写啥都好,最后落在这两个点上,人家就不会觉得是在看新闻,看完热闹就忘了。 比如,西瓜君之前的推文《粉丝从10到4000,他只写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李小狼这个公众号,运营者李小狼认为情感类的文章很容易引发用户的共鸣,受众面广。 于是,他尝试写关于“爱情”主题的文章。后来,他因为《你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合适的人》这篇文章走红,被十点读书、有书等大号转载,李小狼误打误撞入了自媒体圈,在公众号上也拥有了好几万的粉丝。 (2)最好的文章,是你的文章能输出价值观,有干货 花吃了那女孩这个公众号,写了关于《黄渤到底是怎样的奇男子,才会成为林志玲最想嫁的人》。这篇文章当时就有40W阅读量,很多男粉丝看了以后就觉得有颜没颜没关系,但要努力做个有趣的人,这是他们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正是花吃了那女孩这个公众号所传递的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有趣比颜值重要。 做微信公众号,你的文章其实就是你的经验值,想要透过自己的文章说服读者,传递自身的价值观,那么,你对某个事件的独特看法,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专业度都是很重要的。 热点得变着花样来,抓住用户的high点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追热点,阅读量都会比平时高。比如,舒淇结婚的时候,我们输入关键词舒淇结婚,发现凡是蹭了舒淇热点的文章,阅读量一般情况下会比平时来的高,传播数也会高于平时。 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热点的时效性很强,如果你写的热点阅读量不高,那可能是这个热点已经有太多人写了,或者是这个热点已经过了。 另一方面追热点,我的建议是,要有选择性的跟,因为对同主题事件,大家看多了是很腻的,比如,你说王宝强离婚了,他也说王宝强离婚,后面又跟个王宝强离婚,那读者就不会有想看下去的欲望了,蹭热点的手法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大家更好奇的是马蓉的过去史,宋哲的黑暗史,被出轨的明星还有谁,同理可得,关于舒淇结婚的,也可以蹭个热点分析为什么今年结婚的明星那么多,干嘛非得选今年结婚呀? 在写热点的时候,其实可以把这件事情延展开来,不单只是讨论事件本身,而是和事件相关的一切。 分析评估文章 可以试着分析自己公众号的文章是属于哪种情况,如果阅读高,转发低的话,可以思考为什么内容的转化那么差? 倘若是阅读低,转发高的话,也就是说点开文章的读者对文章内容还是比较认可的,那可能是标题的问题。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阅读和转发都高的,这时候就可以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怎样get到读者的兴趣点的,通过以上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慢慢的找到读者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