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微信小程序的特点,停留在很多人脑海中的都是“即用即走”,而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类行业恰恰和这一特征完美契合。工具类行业适合开发微信小程序吗?工具类微信小程序 在App的红利期,工具类产品是最先获益的,我们可能还记得“足记”、“课程格子”、“墨迹天气”这一类的产品。但是,随着App红利浪潮退去,工具类产品又成了最快出局的那一个,用户群体过于单一,产品粘性不高,都在逼迫这一类的产品调整战略,转战微信小程序。 并不是说,只有小程序这一条出路,但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工具类微信小程序开发产品“战略调整”最正确的一步。在极大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没有增加用户的手机负担,也不会对用户造成打扰,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微信小程序即用即走的特点。 对于高频刚需的工具类应用来说,小程序可能是又一种导流方式。拿摩拜单车来说,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在上下班的时候必须用到,这一部分人可以下载一个摩拜App,但在考虑到手机内存问题上时,用户也完全可以使用和App体验上没什么差别的小程序。还是因为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的轻,用户可能会更倾心于小程序,又或者会有一部分不想用App而放弃摩拜的人,会因为小程序而选择摩拜。 又或者类似于签到这样的应用,用户完全可以用小程序完成打卡签到,而不必要专门下载一个App来实现这样的流程。工具类微信小程序在解放手机内存的同时,实际上是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相比于小程序来说,App还是过“重”了。 对于低频刚需的工具来说,小程序显得更加实用。我们可以先想一下,哪一种工具是实用频次比较低但是又必须用到的呢?可能你会想到携程、去哪儿这一类的App。这一类的应用,对于我们大多数而言都是必需的,但问题是,我们并不是每天都需要出行,也不是每天都需要订酒店,我们只是偶尔出差旅行会用到这样的工具。 所以,我们要用的时候下载一个App,不用的时候再把它卸载吗?没必要。工具类微信小程序开发的出现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用得到的时候打开,用不到的时候就关闭,就是这么简单,这才叫“即用即走”。 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工具类的应用对社交是有着很强的需求。用美颜相机这样的工具,很有可能是为了把照片放在朋友圈得到点赞和评论;用签到打卡这样的工具的人,可能也是为了放在社交平台上;还有投票、日历、便签这样的工具,对社交的依赖也是很强的。 这样看来,工具类微信小程序一方面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减轻用户手下载App的负担,又能充分借助微信的社交属性,实现用户间的分享甚至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