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互联网+趋势愈演愈烈。移动互联网成为众多创业者争先恐后加入的阵营。尽管已经有了几年的手机软件开发历史,但多个领域的app数量仍然在不断增长。增长的背后却是一批批企业的快速消亡。据相关数据显示,前两年,获得过第一轮融资的企业近一千家,但只是过了一年便维持不下去。那么,2016年,是否会是app开发者一个全新起航还是寒潮的一年呢?恐怕是后者居多。
App寒潮论的依据是什么
都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会实现呢。只是在怀揣梦想的同时,还需要看清现实。之所以认为2016年app开发创业会越发艰难,主要有下面的几个原因。
资本处于低迷期
资本回归理性,且处于低迷期,直接影响着手机应用的持续发展。去年的八月开始,资本投资总额明显缩水,从原先的五十多亿减少到四个亿。能在这段时间获得融资的产品,寥寥无几。除了个别在领域里做得比价好的平台能继续得到资本青睐外,创业公司的产品基本很难取得融资。这对刚创业的公司来说,如同釜底抽薪,顿时哀鸿遍野。
由于缺乏资本的投入,推广上的力度自然不足,影响到产品的曝光度和用户下载量。众多同质产品的出现,加剧竞争的强度,导致获取用户的成本激增。没有后续的资本支持,假若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够好,想要有好的用户粘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资本低迷,对创业公司来说,无异于失去了港湾。
用户导流难
一个手机app诞生后,需要有用户。第一批的种子用户尤为重要。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批忠诚的种子用户,对以后的推广有很直接的影响。可是,不少手机软件在推广的初期,急于提高产品的下载量,并没有精准锁定目标用户,不注意用户的导流。为此,没有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推广成为一个艰难且耗时耗力的事情。因此导致推广的成本增多,且用户的导流更加艰难。
盈利模式是瓶颈
App开发创业,不是说说玩的。任何的企业都不能离开盈利模式的思考。很多初创公司的组建,起初不过是一些技术人员。满腔热血地为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而加班加点,但就是没有考虑盈利的问题。如果认为产品做好了,有了足够多的用户,自然就会盈利。那还是天真了。诚然,假若用户足够多,可以依靠广告来赚钱。但是,在你产品没有足够多用户之前,你可能就有已经弹尽粮绝了。
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同质产品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推广的损耗,其成本投入不容小觑。没有盈利模式,而是把所有的希冀都寄托在等有了用户之后,那恐怕大多都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就偃旗息鼓了。尤其在现在资本的低迷期。以上几点不过是个人的观点,或许有些以偏概全或是一叶障目,但总的来说以app开发发家已经没有在初期那么容易了。
本文由嘉兴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tag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