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母婴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儿科医疗也是其中一个有着广阔创业空间的领域。小编曾在一次体检中看到一对夫妻在孩子生病时的焦虑和担忧,那些情绪全然写在他们充满血丝的眼睛里。现实中,儿科医院的数量远远不足。去年我国卫生统计的数据显示,平均一千名儿童才有0.43个儿科医生,而美国则是1.43个。国内儿科医院以及医生资源的匮乏,让儿童就医尤为艰难。
出现这样的需求供应不协调的现状,与儿科医生低收入、高风险、压力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在综合的大医院中,儿科也不过是一个边缘的科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实如此,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偌大的社会需求,其创业挖掘空间是非常大的。创业者可以从儿科医生、患者的角度切入,开发相对应的儿科医疗app。互联网+医疗已成趋势,但是大部分医疗产品停留在公立医院的资源竞争上,垂直的儿科产品还有待开发。移动互联网时代,儿科移动医疗的革新将不会遥远。
儿科医疗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儿科医疗与其他的医疗有所差别。由于患者对象是小孩子,产品的使用者是父母。在小孩的治疗上,父母的消费意愿是强烈的。照顾、呵护孩子是父母非常原始的本能,若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相信绝大多少父母是愿意倾其所有的。相对来说,儿童的抵抗力不如达人,生病的频率要高很多。儿科治疗可以说是有小孩的家庭的刚需。其次,父母对儿科医疗app的需求,很多不是治病,而是要解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发育问题。
儿科医疗app的几种经营方式
1、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是移动医疗非常常见,也是利用为充分的一种经营方式。医疗app提供给患者咨询的方式有图文信息、电话。以此让用户能够快、便利地找到三甲医院的医生。但是这样的方式有较大的难度。如何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是该类产品的一个重要难题。为此,开发并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app公司,已经逐渐拓展线下的医疗机构,希望通过线上的用户积累,实现线下的切实服务来解决患者痛点。
2、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是在线上咨询的基础上发展的进一步便利患者就诊的一个模式。毕竟儿科类的医疗app,其服务对象是小孩子。体贴的上门服务能让不方面出远门的孩子得到合适的治疗,由此也可减少家长的烦恼。目前上门服务没有一个服务标准,但能有真实的医生,可以在陪诊、打针、体检这些方面展开。相对线上咨询来说,其实现难度更大,模式中,成本高。不过可以在上门服务的基础上,拓展线下医疗机构的多重服务。
3、线上预约
线上预约医生就诊也是医疗app的一种常见模式。软件能支持用户在线联系并预约口碑好的医生。不过,创业者若是真相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话,则需要解决可以预约的医生质量、资源的匹配如就诊时间、地点、支付方式选择等。再者,平台还要在适当对医疗相关的法律进行规避。毕竟医疗服务关系人命,即使互联网时代平台之时一个工具,但是仍应承担法律的责任。在医生预约领域的产品有V大夫,不过是面诊,所以覆盖的地区还有有限。
4、提供育儿知识
育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是需要父母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的大事。对于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父母来说,拥有一个可以提供专业育儿知识的产品是非常幸运的。为此,已经有创业公司从知识的角度切入。知识有真假,平台想要得到忠实的用户,就需要提供权威、专业准确。目前在该领域尝试的公司,在软件的信息选择上较为谨慎。如巧育儿是汇集儿科医生、早教专家、营养师等专家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提携,让用户可以在线享受个性化的育儿医疗服务。
5、从社交做起
有些儿科移动医疗产品,从社交开始做起。如大白妈妈,与在线咨询、上门服务都不同,它的社交功能让患者与医生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而线上的交流也有利于吸引和留住用户。互联网医疗,信任一直都是一个障碍。先做社交不仅能提高用户粘度,也能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同时,对医疗电商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6、垂直领域
由于儿童的成长快速,且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也明显。这让儿科医疗的垂直细分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就空腔科来说,孩子的童年阶段会经历长牙、换牙,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会很大。小孩子也会常要打疫苗,小豆苗这类产品从疫苗接种领域切入。创业者如果确实有儿科医疗的创业想法,不妨考虑其垂直细分市场。
说了这么多,恐也是一孔之见。不可置否的是,儿科医疗随着二胎的开放,将会有更加好的发展空间。该领域的创业情势会热闹起来。
本文由嘉兴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tag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