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提出体现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具有超前的先进理念和很大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上也期望其能够解决交通、电力、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上的一些难题,以交通为例,全球每2 s就有一个人因交通事故受伤,每50 s就有一个人死于车祸,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8万左右,交通事故死亡率达到27.3%,远高于美国的1.3%;全球因交通拥塞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 180亿美元,美国一个国家就占870亿美元。这些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只有依靠现实物理基础设施和虚拟信息基础设施的结合才有可能,而物联网提供了这种希望。
从通信的角度看,现有通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H2H),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亿用户,即60多亿通信连接,离全球总人口数已经相差不远,发展空间有限,不会无限增长。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对象不仅是人,更多的是“物”,仅就目前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就至少有交通、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环保、制造、安全等;就涉及的个人电子设备而言,至少可能有电子书阅读器、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如果这些所谓的“物”都纳入物联网通信应用范畴,其潜在可能涉及的通信连接数可达数百亿之多,远高于现有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连接数,这就为通信领域的扩展和企业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需要注意,尽管这类M2M的潜在连接数巨大,但实际连接数还很小,2010年全球M2M连接数仅为8140万,但是增速较快,可达46%。我国M2M连接数不到1 000万,但是增速很快,高达100%,但是离人们所期望的数百亿连接数还相差很远。
考虑到物联网的潜在巨大通信连接数目和极具吸引力的大融合理念,有人将物联网称之为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变革的第3阶段,还有人将其称之为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计算模式变革的第4阶段。简言之,我们处于一个新时代的黎明,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为大家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都对其未来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战略上的巨大市场潜力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有份量的市场收入,还需要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可能,绝不能有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幻想和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