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垂直电商APP已死的观点从未停息,在老牌垂直电商APP纷纷踏上转型之路的同时,母婴、生鲜等新兴垂直电商APP开发又被视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不断传出的融资和倒闭消息时刻拷问着每一位从业者:怎样才能彻底走出垂直电商魔咒?
2016年伊始,深陷打折私有化的聚美优品提出转型,聚美优品称要在三年内打造“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济公司”。但整个2016年,聚美优品都很少出现在科技媒体的版面里,而是在微博、直播等社交平台屡屡出现。
回顾2016年聚美优品俨然与当前的网红、嫩模浑然一体,聚美优品App内也上线了直播栏目开启电商+直播玩法。可以说,在网红经济大行其道的2016年,聚美优品的转型是诸多垂直电商的一大亮点。
与聚美优品一样,唯品会也面临着转型,目前来看,唯品会将转型的方向主要分两个方面,即互联网金融和跨境电商。尽管2016年跨境电商遭遇了政策洗礼,但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未来跨境电商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事实上,“保持垂直优势还是扩充品类与大平台抗争?”是以唯品会、聚美优品为代表的老牌垂直电商多年来经常被拷问的一个话题。尽管,垂直电商和综合平台相比的优势是能够聚焦细分市场,容易做出特色产品,但残酷的现实是消费者对一站式购物有着天然的需求。
尽管唯品会和聚美优品当前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在上下游挖掘新的增长模式,但在2017年网红经济带来的市场红利将会逐步消退,跨境电商也将延续洗牌,届时如果不能将用户粘度提升,仍将有可能面临永远消沉的结局。
在生鲜电商APP领域,一方面,是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捧持续进行:易果生鲜在2016年完成C轮融资、本来生活完成1.17亿美元融资;另一方面,却是生鲜电商企业哀鸿遍野,有机、原产地、进口是几乎每一家入局的生鲜电商给自己打上的“独有”标签。不过,众多华丽标签依旧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生鲜电商运营模式存疑,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者少之又少。此外,在资本的压力下,所有生鲜电商APP过度追求规模,忽视盈利,也是近几年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较低的渗透率还是给生鲜电商提供了潜在发展空间,而生鲜电商也并非无解之题。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将有望超过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而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同样也曾受到资本和创业者追逐的母婴电商APP,也在经历了价格战、跨境电商新政之后沉寂了许多,在2016年完成了D轮1亿美金融资的贝贝网和同样拿到D轮融资的蜜芽成为母婴行业的领跑者,而二者之间的拉锯战仍将在2017年继续上演。